《故园画忆》系列丛书出版

发布日期:2013-04-03 0:00:00 来源:

《故园画忆》系列丛书出版

近日,在众多热心读者、艺术爱好者的支持下,学苑出版社编辑人员将优秀画作来稿汇编成集,出版了《湘西风情》、《老烟画中的风景》、《三峡记忆》《古蜀道寻踪》、《山城旧影》、《葫芦岛印迹》、《老北京民居宅院》、《北京胡同记忆》《河北古建掠影》、《山西古建写生》等几种代表不同绘画风格,反映不同地区风光风情的图书。《故园画忆》系列丛书图文并茂地展现了祖国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与人文风情,全套书文字均为中英双语,以方便更多的人了解中国,了解中华文化。

本系列其他图书近期将陆续面市。


  
九三学社中央主席韩启德担任《故园画忆系列》编委会名誉主任并为丛书题名。

  


《故园画忆系列》已出版:

                                              

《老烟画中的风景》李德生 收藏 李德生/王琪 撰文                  《湘西风情》田明 绘画 撰文

                                               
            《三峡记忆》巴山 绘画 撰文                                        《古蜀道寻踪》何青城 绘画 撰文
                                               
          《山城旧影》陈景琦 绘画 王诗举 撰文                         《葫芦岛印迹》范贻光 绘画 侯铁 王云刚 撰文
                                                       
                《老北京民居宅院》 郑希成 绘画 撰文                   《北京胡同记忆》 戴程松 绘图 撰文
                                                    
                 《山西古建写生》 连达绘画 撰文                          《河北古建掠影》 辛塞波绘画 撰文

《故园画忆》系列丛书

征稿启事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所生活的城市、乡村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方兴未艾的拆与建大潮中,许多熟悉的街景、房舍、院落逐渐从视线中消失,它们所承载的中华文明、历史印痕也随之消逝,逐渐显现出千城一面、万村一面的趋势。正如四合院之于北京、碉房之于藏南、拙政园之于苏州、纳西古镇之于丽江、蒙古包之于内蒙古、吊角楼之于湘西、窑洞之于陕北,那些亭台楼阁、城垣庙宇、寺塔洞窟、古道运河、皇家陵寝、王府宅院、民居商铺……存续着一座座古城镇和古村落的历史文化传统。在那些景观里,拉洋片、捏泥人、做纸鸢、织云锦等老行当,古琴昆曲、呼麦长调等传统歌舞,叫卖吆喝、喝茶听书等老风景,炒肝卷果、肠汤线粉等老吃食,逛厂甸、赛龙舟、祭妈祖等老习俗,文房四宝、针灸藏药等老物件,构成过去岁月里百姓的生活方式、地域文化特色。

近些年,人们通过照相、摄影记录了不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但是,照片、录像是看见什么摄下什么。如果对象已经毁损、堆满垃圾,或是被“好心”地“修复”得面目全非,也只能原样录下。而与照片相比,绘画创作更灵活,可对被画对象做符合当时原貌的增改、删减,删去一些不宜入画的瑕疵,艺术化地再现当初的活动场景。例如:画四合院,可以去掉今人私搭乱建的小厨房,恢复原始格局;而画重庆的湖广会馆,又可以在如今空荡荡的戏楼、厅堂上增绘当年演戏、喝茶的场景、人物。尤其是对那些摄影技术出现之前已经消失或改变的文化遗迹和生活方式,借助画者之笔,在方寸之体、步幅之距记录下被画对象在脑海中的原貌,让其既拥有鲜活生命和文化内涵,又饱含绘画者的风格和才华,成为蕴含历史厚重感的艺术品。再者,绘画之人,笔下的点、勾、抹、染,无不带有他独特的思索和情感,所勾勒出来的画面,蕴含着绘画者的深情感慨。这是照片和录像所难以企及的。

有感于此,十几年来倾心中华文化遗产保护与抢救工作的学苑出版社,精心编辑、出版了《北京旧闻故影书系》中的《消失的胡同——铅笔画中的北京风貌》、《京城民居宅院——郑希成钢笔白描画集》等。作者怀着对长期生活的城市的深爱,用画笔描绘出已经消逝的京城胡同、宅院。画面中,砖瓦间祖辈的故事、扶疏草木上儿时的欢笑,可谓“一草一木皆有情”。画册出版后,在北京、全国以及海外,数以千计的读者发表了真挚的感言,让我们在得到心灵慰藉的同时,产生了专门组织出版一套《故园画忆》(暂定名)系列丛书的强烈愿望。无论最后形成数十册、还是成百册覆盖全国的城镇、乡村的地域文化景观画册,它都将是我们这一代有社会责任感的知识分子对中华文化的传承、建设所贡献的成果。

我们没有“今不如昔”的“九斤老太”般的情结,也很清楚现代化的城市、乡村建设可以给百姓提供更好的生活条件。我们只是希望历史不留下过多的令人遗憾的空白。我们认为:历史是要靠具体细致的鲜活场景和内容体现的,绝非仅仅是由冷冰冰的GDP数字、血淋淋的战争和政治所构成。我们只是希望通过今人的笔墨,让后人了解曾经存在过的景观,幅员辽阔、民族众多的中国大地上色彩纷呈的地域文化特点,以及绘画者在作品中寄托的感情,并从中想象先人们曾经有过的衣食住行、风俗习惯和喜怒哀乐。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有每一个或至少是大多数成员都重视自己民族、国家的历史,珍惜文化遗产和文化传统,才会引起外民族、外国的尊重和关注,才能让外国人对中华文化带有崇敬的兴趣,而不是带有殖民主义意味的猎奇式的兴趣。

为了付诸实行,我们特此发表征稿函,诚恳邀请您,或是引荐您的亲朋好友,用画笔描绘我们的家园。如果您愿意与我们携手完成这项文化工作,请仔细阅读以下具体事项。

 

一、征稿要求

(一)画作为采用白描、速写、素描、水墨等方式创作的黑白(单色)作品。

(二)画作题材内容大致可以分为三类。

1.各地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古村落街区、古建筑等文化遗存。


《京城民居宅院》(学苑出版社)    

《消失的胡同》之大高玄殿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梯田

2.各民族有特色的礼仪风俗活动场景。例如:祭祀庆典、节庆礼仪、商市墟集等。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摆手舞 


《消失的胡同》之琉璃厂东街(学苑出版社)

3.各地各民族有特色的生活方式或生活场景。例如:特色服饰、生活生产用具制作工艺、市井百态、特色饮食制作流程等。

《中国蓝夹缬》(学苑出版社)



《上海老行当》之编篾筐

   

《贺友直画三百六十行》之电车卖票 



《老北京民俗风情画》


4.由于每一册基本上是以一个地方(城镇、村落或风景名胜)为主题,因此,一册中可以涵括上述三类内容。即:画作可以是描绘一个地方的整体风貌和民俗风情,也可以是描绘该地某一类或几类内容。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凤凰北门


《一个画家眼中的湘西》之湘西老街


每本书的这些画作所反映的是一个地方或景观的局部,整套书的画作连缀,则交织出一幅全景图,从多方位、多角度展示中华民族丰富而悠久的文化遗产。

(三)画作的文字介绍:包括作品尺寸大小、所绘主题的名称、地点、所描绘对象存在或流行的时间、创作时间,等等。字数不超过100字。

(四)作品尺寸。

1.纸质作品尺寸为:不小于210毫米×148毫米(相当于A5复印纸的规格);不大于420毫米×297毫米(相当于A3复印纸的规格)。画作不要装裱。底稿不论采用与否,均退还作者。

2.符合制版要求的电子文件。即分辨率在300像素以上的TIFF或其他无压缩格式的清晰图片。有电子文件的画作,作品尺寸不限。

(五)画作和文字严禁抄袭、剽窃。

二、征稿方式

(一)首先,请您创作2-4幅作品,或者在过去已创作的作品中选取2-4幅作为样稿提交到编辑部。同时附作者简历(500字以内)和您的联系方式(通信地址、电话、电子邮箱等)。

(二)我们延请了10-15位著名的专家学者和艺术家组成专业的编委会,对样稿进行专业而仔细的评审。编委会名单待定。

(三)我们会在收到样稿一个月内发出选题采用通知书,通知作者其选题是否入选系列丛书计划,商定创作计划、全书交稿时间及稿酬事宜。

(四)所有画作的原稿在正式出版后30天内退还作者。

三、后期宣传计划

(一)我们将在每一辑(每一批)画册出版后,举办大型展示推广活动,并联系不同媒体在全国和世界范围进行宣传。整套丛书出版后,将联系中央相关部委和学术、文化团体举办一次评奖活动。

(二)出版作品中的佳作,以及由于各种原因(如画作较少,难以独立成书以及时间原因等)未能出版的佳作,征得作者同意后,将在北京专门举办一次展览。

四、样稿征集截止时间

第一批稿件征集已结束,第二批截止时间至2012年6月30日。邮寄样稿以邮戳时间为准,电子邮件以发件时间为准。

五、投稿方式

(一)投稿地址:

  1.纸质作品邮寄地址:中国北京市丰台区南方庄2号院1号楼 学苑出版社《故园画忆》编辑部,邮编:100079;收件人:郑泽英、杨雷

2.电子版作品(画作的电子文件)投稿信箱:xueyuanhc@163.com

(二)联系人:郑泽英(010-67607914)、杨雷(010-87613742)

特别声明:参加征稿活动和出版不收取任何费用。
         十分感谢您的关注,期待您的大力支持。

学苑出版社

2010年3月